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补齐短板 决战脱贫攻坚

  •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发布时间:2020-07-25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 冯国权

  2020年是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为此,我们要加速补齐短板,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一、找准脱贫攻坚中的短板,明确扶贫工作重心

  短板问题往往是最深层最困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国还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基础上,应对存在的突出短板进行认真梳理。

  老弱病残贫困人口问题。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剩余建档立卡的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四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问题;二是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三是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问题等;四是还有1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深度贫困地区问题。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三区三州”地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是“短板中的短板”。二是中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县,这些地区多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人口比例大,基础设施等条件薄弱。三是部分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严重滞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产业基础普遍较弱,脱贫成果有得而复失的隐忧。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受疫情影响,部分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困难,乡村旅游等增收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部分扶贫项目未能按计划推进,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明显“缩水”。不仅未脱贫人口脱贫难度增加,已脱贫人口中也可能有部分群众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部分群众存在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问题。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群和相对贫困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住户调查数据,农村收入最低的6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34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800元。农村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人群大约有3.3亿。可以看出,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依然偏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仍然艰巨。

  二、进一步补齐短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现在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已不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一)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

  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中组部开展“以党建促脱贫”工作,选派各级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激活基层党组织力量,推动本地扶贫工作。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为贫困村带去了坚强的领导,有效破解了农村发展人才之困。

  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脱贫攻坚任务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乡村干部离农民最近,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直接“操盘手”,必须强化他们的群众观念,切实增强其与群众联系、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二)扶贫工作重心聚焦深度贫困地区

  挂牌督战。对剩余扶贫任务“硬骨头”开展实地督战,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现行脱贫标准,既不降低也不拔高标准,重点围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等进行。

  对口支援。攀枝花对口帮扶凉山州木里县,规划对项目过程管理进行了规定。提出按照“规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组织实施一批”的原则,确保所有项目“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建设一个见效一个”,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三)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战疫、战贫两手抓。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呈现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政策措施抓实落地。一是促进就地就近精准就业,有序组织外出务工精准返岗,加强公益性岗位统筹开发和精准管理,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精准帮扶,防止因疫失业返贫 ;二是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三是深入分析疫情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影响,充分认识产业扶贫在防止返贫中的特殊重要性。

  (四)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保持现有帮扶政策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

  及时将返贫致贫人口纳入帮扶。一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植、养殖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这几年,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坚持。三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五)增加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围绕确保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把突出市场导向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提高经营性收入的战略重点,把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向小农户倾斜作为提高转移性收入的主攻方向,把着力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以增加就地就业机会作为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关键之举,把推进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决胜扶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着力点。

  (作者单位: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三线建设干部学院)

文章作者:冯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