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下的攀枝花“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研究
- 文章来源:科研科发布时间:2020-11-13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 陈荻 罗莲 李常
内容提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攀枝花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此,攀枝花要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找准自身定位、改善交通制约和资源约束,加快交通建设、加快“两城”建设、拓展跨区域合作、强化生态安全和环保协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推动下实现攀枝花“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攀枝花;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推动攀枝花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意义重大。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对推动攀枝花“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经济圈,又称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经济区、大都会区,以特大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为核心多个城市集合或都会区集合。所谓双城经济圈,就是要以成都、重庆为龙头,引领带动整个成渝城市群共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无疑将推动成渝城市群正式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经济圈之后的我国第四个大型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群发展一直受到高层决策层和学术界的关注。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4月份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而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已经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6年的规划中,国家就有意促进成渝二地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形成西部重要的增长极,来增强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在2019年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国家有意将成渝经济区培育为全国除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外的第四个增长极。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两个大局,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方向、基本要求和发展使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略西部广袤腹地、拓展战略回旋空间的宏大手笔,是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谋势之举,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培育战略支撑、抢占有利战略位势的长远之策。
成渝经济区是联通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四川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吸收全国其他区域的优势要素。目前来说,成渝经济区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基础设施短板,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差距较为明显;跨区域协调机制也不尽完善,容易导致区域内产业转移不顺,产业合作困难;缺乏有效的区域顶层设计和对接规划,容易造成产业的扎堆竞争、重复建设或者区位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况。
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着眼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实效,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聚焦“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围绕在西部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能,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强化干支联动、川渝互动,充分发挥重要节点城市比较优势,增强通道、产业、科技、生态等功能协作,加快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战略推进格局,提升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省委的这一重要决定必将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攀枝花攀枝花“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背景,对攀枝花“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层面、产业层面都将发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攀枝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新定位带来政策性机遇和发展红利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要求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 生活宜居地,助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指出,各地区要按照“两中心两地”的要求,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明确提出“支持攀枝花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打造钒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等发展要求。这是对攀枝花及攀西地区发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明确这一定位,必将为攀枝花带来更多的政策性机遇和发展红利。
2、将促进攀枝花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央推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决策正值攀枝花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全力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毫无疑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的实施,是攀枝花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能级的重大机遇,是攀枝花继“三线建设”和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开发区之后再赴国家战略、重塑战略支撑的关键时期。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为攀枝花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强化攀枝花在攀西地区区域经济中的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并推动攀枝花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建设,加快建成攀西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带动整个攀西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挑战
尽管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但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还面临经济总量小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还有很大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城市系统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一系列挑战,重点表现在交通短板和资源生态约束突出。
1、内外交通短板对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制约突出
攀枝花位于四川南翼,具备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门户的区位条件。但从地理区位上讲,攀枝花市不属于传统范畴上的成渝城市群,是省内距成都最远的城市,内外交通短板制约突出,成为阻碍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大局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攀枝花必须有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积极争取抢抓这一难得的发展机会。但目前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仍不顺畅,全市对外交通主要依赖京昆高速、成昆铁路和保安营机场,在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功能分担等方面不仅处于相对劣势,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也难形成川南与渝西、川东北与渝西北等类似的区域竞争合力优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吸附能力和集聚能力的提升。
2、资源和生态约束使攀枝花面临更加紧迫的城市转型发展压力
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上看,在“十四五”时期,攀枝花将面临更加紧迫和巨大的转型发展压力。攀枝花是一座因矿而建、因矿而兴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城区与工矿区犬牙交错,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能耗水平降低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缓解因资源环境带来的发展制约。但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攀枝花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据很高的比重,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层次偏低等问题始终突出,对攀枝花加快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和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出严峻挑战。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破短板是攀枝花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的关键。攀枝花要打破思维定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主动加强与中央部委、省级部门以及成都市、重庆市的对接联系,将攀枝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展示、运用、发挥出来,转化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优势。
(一)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担当作为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要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发挥比较优势。在资源产业方面,充分利用钒钛资源优势,积极发挥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国家级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平台作用,强力推进钒钛综合利用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稀有金属深加工,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深入研究与成渝地区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冶金制造业、有色金属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合作方向,积极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总部在成渝,基地在攀枝花”“研发设计在成渝,转化生产在攀枝花”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将攀枝花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先进制造基地。充分利用“阳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攀西安宁河谷地区综合开发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农文旅融合发展,联合凉山州共同创建全国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发展示范区。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工程建设大发展,发展运动康养、休闲康养、医养结合,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形成配套补充。充分利用水光风资源打造攀西地区清洁能源基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二)加快交通建设突破交通瓶颈制约
加强内外大通道建设,把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南向战略枢纽。坚持通道建设与发展枢纽经济并举,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申报、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水运集成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加强与宜宾、泸州、凉山合作,共同推动金沙江翻坝运输体系建设。建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构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南向战略枢纽。
(三)加快“两城”建设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
加快推进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以及区域教育、医疗、信息、文化、创新“五大高地”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攀枝花作用、作出攀枝花贡献。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以及区域教育、医疗、信息、文化、创新“五大高地”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攀枝花作用、作出攀枝花贡献。
(四)坚持区域联动合作推动形成区域发展“双赢”“多赢”“共赢”良好局面
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提高区域间的协作互动水平,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区域发展“双赢”“多赢”“共赢”良好局面。加强与凉山州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建设攀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区,打造攀西地区阳光康养和旅游品牌,合力把攀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推进川滇黔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与毗邻区域在矿产资源、水电、特色农业、旅游业、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争取重大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布局,打造畅通云贵、纵贯川滇的经济走廊。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北部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巩固加强与北京西城区、海淀区、江苏苏锡常、浙江杭嘉湖、上海黄浦区等地区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产业联盟、技术交流、飞地园区建设、市场共享等多种形式,提升区域产业协同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吸引更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入。
(五)强化生态安全和环保协作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
攀枝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强化与成渝各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环保协作,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全面加强金沙江攀枝花段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积极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干热河谷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基地,争取建设干热河谷国家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协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动实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成渝地区生态补给地建设项目,把攀枝花打造为全国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
文章作者:陈荻 罗莲 李常
- 干部任前公示[01-26]
- 写好“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的党校答卷——市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01-17]
- 2024年12月电子图书分享[01-13]
- 习近平系列电子图书[01-13]
- 市委党校退休党支部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