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维护核心
-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发布时间:2022-04-18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 廖魁星
建党一百年以来,党的中央全会共通过三个历史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维护核心的重大意义。思想是行动之母,这三个历史决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统一全党思想。坚定维护核心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贯穿三个历史决议的一条红线。三个历史决议的奋斗主题是践行初心使命,在领导核心的指引下,走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统一思想:三个历史决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但是思想认识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到1935年遵义会议王明主导党中央期间,所犯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称第一个历史决议),对各次尤其是王明的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进行深刻分析,使全党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认识,到此,整风运动胜利结束。第一个历史决议系统地记述和阐发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迷惑,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评价。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进行了正确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纠正“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根据新的实际施行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决策,同时又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论述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避免人们在思想上形成错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称第三个历史决议),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是分清是非,而现在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已经解决,这个决议主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第三个历史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重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具有重大意义。
二、维护核心:贯穿三个历史决议的一条红线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自身的革命道路,“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第一个历史决议分别论述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瞿秋白的第一次“左”倾路线错误、李立三的第二次“左”倾路线错误,特别对王明的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作了深刻分析,并指出: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并指出:“到了今天,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才能更好地团结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个历史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第二个历史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投身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我们也“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第三个历史决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当今中国,“党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央领导集体中负总责、最后下决心的人。
三、践行使命:三个历史决议体现的奋斗主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历史使命是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站起来”。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第一个历史决议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农民为主体而有其他广大社会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王明“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定界限”,主张毕其功于一役,给革命带来巨大损失。第一个历史决议认为“革命的乡村可以包围城市,而革命的城市不能脱离乡村”,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沿着毛泽东开辟的革命道路前进,中华民族走向“站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面临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富起来”。第二个历史决议在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个历史决议初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总结,其形成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要“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邓小平不断发展这一思想,最终独创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下,中华民族走向“富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中华民族“强起来”。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针对这一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使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
文章作者:廖魁星
- 干部任前公示[01-26]
- 写好“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的党校答卷——市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01-17]
- 2024年12月电子图书分享[01-13]
- 习近平系列电子图书[01-13]
- 市委党校退休党支部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