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 砥砺前行 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全面建设
-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发布时间:2022-07-09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龚 倩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市委书记张正红强调,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攀枝花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书写攀枝花担当、作出攀枝花贡献。张正红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在新时代治蜀兴川任务中攀枝花的重点任务和价值取向。攀枝花要坚决保持定力、砥砺前行,进一步奏响兴市强省的时代旋律,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全面建设谱写攀枝花篇章!
一、保持政治定力,紧跟正确政治方向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重中之重是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对四川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明确要求,系统阐明了四川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治蜀兴川提供了方向指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全面建设,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紧紧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攀枝花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不断作出新贡献。
二、保持发展定力,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要坚持矢志不渝“抓发展”的工作思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全面建设,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坚定做好“钒钛文章”,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持续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要坚定做好“阳光文章”,大力推动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建成“天府第二粮仓”,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和文旅产业,促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要坚定做好“清洁能源文章”,以项目攻坚突破为引领,扎实推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加快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和清洁能源产业基地;要立足攀枝花人口总量少、城镇化率高、城市建设土地资源有限的实际,抢抓全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机遇,统筹新区拓展和老城更新,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市集约紧凑高效运营,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推动城市精明增长;要大力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积极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要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加快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努力推动攀枝花更宽广的空间实现开放发展。
三、保持民生定力,创造安逸幸福生活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要坚持毫不动摇“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全面建设,要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抢抓省委支持老工业城市加快转型升级等机遇,加快推动内外交通和城市品质“两大改观”,加快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时尚消费“三大中心”,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努力建设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扎实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要认真落实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等,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稳步增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保持安全定力,增强和谐稳定责任感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要坚持毫不松懈“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安全底线是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干任何工作都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为代价。筑牢安全底线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全面建设,要确保安全底线要求落到实处,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盯紧重点行业和领域,滚动式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要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确保安全度汛;要持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确保不发生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要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持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文章作者:龚倩
- 干部任前公示[01-26]
- 写好“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的党校答卷——市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01-17]
- 2024年12月电子图书分享[01-13]
- 习近平系列电子图书[01-13]
- 市委党校退休党支部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