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院)新闻

深挖“红旗村”历史 打造“三线+”特色教学点位

  • 文章来源:对外培训科发布时间:2022-04-21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4月15日,市委党校(三线建设干部学院)组织特聘教师到仁和区仁和镇红旗村开展教学活动,就深挖“红旗村”历史,打造“三线+”特色教学点位进行了探讨交流,为下一步打造红旗村特色教学点位建言献策。

  

  红旗村原名灰美来,1965年攀枝花建市时从云南省永仁县划至攀枝花,属于渡口市大河区总发人民公社。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三线建设大军的粮蔬供应问题,总发人民公社发动各个生产大队开展“争夺上游”竞赛并以“流动红旗”作为奖励,大力发展粮蔬种植产业。起初灰美来生产大队长期垫底,后在大队党支部的带领下知耻而后勇,团结协作、苦干实干,最终成为了先进集体,并多次扛回了“流动红旗”,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旗大队,为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在供粮、供蔬菜等后勤保障方面作出了贡献。因此,1974年,灰美来生产大队改名为红旗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为红旗村。

  在红旗村冉家大院(红旗村村史馆),大家在村党支部书记的介绍下认真了解了红旗村的历史、先进人物事迹,听取了红旗村点位建设、运行、发展等方面情况介绍;与亲历者喻友明等老同志现场座谈交流;实地查看了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大家认为,红旗村“不输一口气,努力争红旗”的口号反映了三线建设时期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勇争第一的精神,这个点位是三线建设中“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模式的生动再现,能为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工业荣光”教学版块提供重要补充,具有打造价值,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座谈会结束后,市委党校(三线建设干部学院)还就校(院)专题课程和科研课题方向与特聘教师进行了交流,鼓励特聘教师积极参与校(院)新课题试讲和科研课题申报。市委党校(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将积极采纳特聘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深入挖掘攀枝花特色资源,进一步深化精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位和线路打造,完善“三线+”课程体系,加快推进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发展。

  

 

 

文章作者:毛晓林